第二十九届帕金森病日 让创新助力帕金森病 奥吡卡朋博鳌先行正当时
2025-04-14 18:18:04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世界帕金森病日”由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于1997年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赞助支持,旨在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人、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鼓励专业医疗人员与患者共同努力、分享经验,呼吁全社会以及公众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和重视。

何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同时伴有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等[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人。帕金森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但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已经开始呈现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
出现剂末现象:金标准左旋多巴也有药物“蜜月期”?
目前,口服左旋多巴被认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早期治疗时,由于左旋多巴缓冲效应,单剂药效可维持较长时间且较平稳.但在用药数年后,大部分患者逐渐出现剂末现象:即一剂左旋多巴的有效时间变短,尚未到下次服药时间症状已提早反弹。进一步地,患者可能经历开-关现象,表现为不按规律的突然失效和再次起效。这部分可能与血药浓度迅速变化有关,也与疾病晚期脑内多巴胺储备耗竭、受体敏感性变化有关。据研究显示,中国人群“剂末现象”的发生率达45.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5年以上病程的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率在60%以上。
针对剂末现象,国内常见的诊疗对策就是增加左旋多巴的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这也增加了左旋多巴应用过多甚至滥用的风险。如何治疗剂末现象,改善症状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难点。

创新药奥吡卡朋博鳌先行 加快可及
COMT(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左旋多巴的分解,使其更多的进入大脑,从而实现上述治疗目标。2018年,复星医药与葡萄牙BIAL公司达成协议,引进全球创新药第三代COMT抑制剂奥吡卡朋。
作为全新第三代COMT抑制剂,奥吡卡朋具有较高的COMT酶结合亲和力,产生强效且持久的抑制活性,减少左旋多巴的外周代谢,从而提高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创新药奥吡卡朋是全球唯一每天只需睡前口服一次的COMT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成人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症状波动的联合用药。
经研究发现,奥吡卡朋 50mg减少绝对“关期”时间约120min,与安慰剂相比增加开期 71.9 min。经恩他卡朋换用奥吡卡朋的患者,可进一步增加无异动症的开期时间45.7min,进一步减少关期时间39.3min。出现运动波动的患者越早使用,疗效越好,不良反应更少,生活质量获益更多。
为了加速推动药品问世,2024年复星医药就奥吡卡朋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提交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申请,近期已落地瑞金海南医院、华西医院乐城分院等多家医院。目前,帕金森病患者可前往海南博鳌接受专业问诊及治疗。于中国境内,奥吡卡朋正在NDA评审阶段,预计2026年正式问世。
审批号:NP-20250409-008
(来源:点财网)